在服务重大战略中发挥政协课题调研作用
陆月星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建言资政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抓手。近年来,按照全国政协的总体工作要求,上海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在市政协主席会议领导下,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课题调研,在服务国家和上海的一些重大战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要做好课题调研工作,首先是要审好题,理解把握课题调研的目的意义。由于政协重点调研课题都具有“战略性”,更需要理解把握命题所处的历史方位、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做到“大道不偏”。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课题调研时,首先是对中央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空间布局进行学习研究,同时又对世界六大城市群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在区域、国家、国际三个层面来认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和路径选择。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重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许多课题调研开展以后,会反映很多问题,如果不能认真梳理,深入分析,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忽视或掩埋一些真问题、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关键性问题,就不能对症下药。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在开展长三角一体化课题调研走访座谈过程中,反映了80多个问题,260余条需求与建议。对此,我们作了分类梳理、分析,并归纳、提炼了5个关键问题——即核心城市作用不突出、市场机制不完善、资源共享不充分、政策标准不统一、合作机制不健全,为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做了很好的铺垫。我们在实施“着力破解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重点课题调研时,透过大量现象揭示了4个关键问题——即精细化与人性化、精细化与科学化、精细化与多元化、精细化与精准化。并进一步从理念、制度、机制、技术四个层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使对策建议的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政协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必须把协商议政、建言资政作为主业主责,必须通过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力求“说得对”“说得准”。我们在实施重点课题调研过程中,不仅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且更加注重围绕如何解决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利于党委政府决策的对策建议。围绕如何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们提出了需要确立的目标——“构建共生、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长三角区域发展利益共同体,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优先实施的路径——“规划体系落实一张图”“基础设施联通一张网”“生态保护设置一根线”“公共服务实现一卡通”“文化融合营造一家亲”;主要的对策措施——“强化上海核心引擎动力”“增强区域战略协同合力”“挖掘市场资源配置潜力”“提升创新驱动的硬实力”“奠定文化融合的软实力”。这些对策建议明确、系统、具体,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采纳。我们在“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区改造对策研究”调研报告中,针对既要保护又要改造的难题,提出了六个方面28条对策建议,获得充分肯定,相关部门也予以吸纳。
在实施重点课题调研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调研方案的制订,调研方法手段的运用和完善,抓好“解题”全过程管理。我们体会较深的有这样几点:一是重视课题组的构成。重点课题调研都组建由各方参与的课题组,一般由政协分管领导(有的是主要领导)领衔,抽调有相关专业基础的政协委员为主体,选择相应的专业机构为合作方,另组建专家组对调研作咨询指导,专委会负责人在课题组内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二是重视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在长三角一体化课题调研中,我们不仅做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在本市走访座谈;而且用7天时间走访了苏浙皖三省11个城市(县),并召开12场座谈会,三省一市(包括基层乡镇与企事业单位)参与座谈超过600人次。三是重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作用。如长三角一体化课题调研,我们不仅选择上海科学学研究所作为专业合作机构,并组建专家组;而且在课题研究形成基本思路后,又专门邀请徐匡迪、王新奎、王战等专家来咨询把脉。在老城厢保护与更新课题调研中,我们不仅请各方专家参与课题组,而且与同济大学的专家团队开展平行研究,过程中相互沟通、探讨,最终形成了2份既各具特点又相得益彰的研究报告,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系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