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献策 >> 社情民意选登 >> 稿件

关于促进退役运动员入校执教体育的建议

2020-10-28   

  松江区政协委员、区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沙竑,农工党党员、奉贤区体育局干部万能反映,自2020年9月以来,教育部、体育总局就体教融合工作连续发文。如何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程融合,拓展完善体育功能,是未来需要探索的重要方向。上海中小学体育教师始终面临较大缺口,根据国家每100名学生需配备一名体育老师的标准,上海体育老师缺口约达到4000多人。当前形势下,由退役运动员入校执教体育可作为一项“捷径”加以推进。

  优秀的退役运动员具有高超的运动技能、丰富的运动经验,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我市运动员退役转型工作,陆续出台了多份促进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的文件,打开了优秀退役运动员入校执教的口子。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矛盾问题亟需解决:一是“上岗证”的问题。退役运动员入职体育教师,必须执有教师资格证。但他们囿于客观原因,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培训,拿“证”有难度。这道“门槛”,拦住了不少优秀运动员。二是“用不上”的问题。很多退役运动员到了学校只是单纯教授基础的体育广播操常规化项目,特长及专业优势没有发挥出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为此,建议:

  一、建立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实习培训制度。挑选体教融合比较好的学校作为试点培训基地,挑选有意愿成为教师和教练员的退役运动员,到试点学校进行1至2年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边学习边参与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资格等测试,通过测试的正常入编。测试不过关的,根据专业能力部分分流进入学校专业运动队做教练,部分可以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为学校的体育工作做好课外补充。

  二、适当降低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入学校执教的门槛,探索制定专门考核标准。学校可以开设体育教练员专技岗位,用于安置退役运动员,并明确教学内容和具体职责,让“体坛名人”动起来、教起来。同时,在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方面,打通教育和体育系统高水平赛事互认通道。

(奉贤区政协、松江区政协供稿)